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性如何?为什么会流行?

此次引起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1月10日,第一例2019-nCoV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相继有5个样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

相比SARS,2019-nCoV在致死率和传染性暂时比较温和,其高危性或许低于SARS病毒,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

由于冠状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产生了新型冠状病毒,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前期各医院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均可产生呼吸飞沫。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气溶胶传播即空气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含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接触传播,如: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的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资料来自“河北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